大刀螳螂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采集卵块
在每年的11月至12月采集自然界中的卵缥鞘,将其放在室内常温下保存至翌年的4月,期间要注意防干燥和防鼠害。
孵化若虫
-来年春天,当气温达到20至25℃时,卵即可自然孵化。每块卵可以孵出若虫100余只。刚孵出的若虫体型很小,主要食物为蚜虫,每天投喂一次,并适当洒水供若虫饮用。
饲养若虫
初龄若虫蜕皮成为二龄若虫后,前期继续喂食蚜虫,后期逐渐改为投喂个体较大的昆虫,如蚊子、果蝇等。果蝇可以通过在杯子里放些烂香蕉,置于阴暗处吸引并捕捉。
随着若虫长大,应逐渐增大喂饲食物的体型,比如蟋蟀、蝗虫的一龄若虫至成虫。最后几龄的若虫需要增加投喂的食物量,以保证充足的食物供应。
成虫饲养
成虫的食谱广泛,可以猎杀多种昆虫,包括同类,但不喜欢吃面包虫。每天的食物应有所变化,避免长期饲喂同一种昆虫。
成虫饲养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若虫在25至30℃、成虫在20至30℃下可以存活,但不要低于15℃。
饲养箱应通风且避免自相残杀,建议每头螳螂单独饲养,幼小的若虫可以少量混养。
配置人工饲料
当食物供应短缺时,可以配置人工饲料。配方包括酵母片、鸡蛋清、蜂蜜、蔗糖的混合物,以及鲜猪肝糊状饲料等。
环境调控
人工饲养环境下,需要模拟自然条件,如通过光照、湿度控制等,以保证螳螂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采收与加工
在秋季至翌年春季采收成虫,进行必要的清理和加工,如浸杀或蒸煮以杀死卵鞘中的卵,然后晒干或烘干备用。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大刀螳螂的人工饲养。在整个饲养过程中,细心观察螳螂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及时调整饲养方法,是提高养殖成功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