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发霉后的治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丢弃:
一旦发现食物霉变,应立即丢弃,避免食用,以免损害健康。特别是对于已经霉变的食物,霉菌可能已经深入到食品内部,仅通过切除霉斑的方式无法完全保证食品安全。
防止污染:
在丢弃霉变食物时,应使用密封袋或容器,防止霉菌孢子扩散,污染其他食物和环境。
注意环境清洁:
存放食物的地方要保持干燥、通风、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减少霉菌滋生的可能。
加强储存管理:
将食物分类存放,易变质的食物要放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了解食物霉变的危害,养成定期检查食物的习惯。
清洗:
如果食物上出现霉菌,可以通过使用流动的清水进行冲洗,还可以使用肥皂水进行清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
高温烹煮:
对于黄曲霉菌或青霉菌,可以通过高温烹煮的方式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杀死霉菌。
药物治疗:
如果是黄曲霉菌,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青霉菌,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克霉唑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保持干燥:
霉菌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把食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能够有效防止霉菌生长。
控制温度:
将食品存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如冰箱中的低温环境,能有效防止霉菌繁殖。
及时清理:
一旦发现食品有一点点发霉的迹象,就要赶紧扔掉,不要想着把发霉的部分切掉就没事了。
使用防霉剂:
在食品中添加一些防霉剂,如海带等,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生长。
脱氧处理:
对于瓶(罐)装食品,在灭菌后充以氮气或二氧化碳,进行脱气处理或加入油封等,可以造成缺氧环境,防止大多数霉菌繁殖。
低温防霉:
肉类食品在0℃的低温下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年糕等食物在10℃以下的水中浸泡也可以防霉变。
加热杀菌:
对于大多数霉菌,加热至80℃持续20分钟即可杀灭。但需要注意的是,黄曲霉毒素耐高温,巴氏消毒(80℃)不能破坏其毒性。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理食品发霉问题,确保食品安全。建议在日常储存食品时,严格按照这些方法操作,以减少食品发霉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