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经营的台账应当详细记录食品进货和销售的相关信息,以确保食品来源的可追溯性和食品安全。以下是食品经营台账的编写指南:
食品进货台账
食品名称、规格、数量:记录每批次进货的食品名称、规格和数量。
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记录食品的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
供货方名称及联系方式:记录提供食品的供货方名称和联系方式。
进货日期:记录每批次食品的进货日期。
检验检疫证明编号:记录相关检验检疫证明编号。
食品质量合格证明:记录食品的质量合格证明。
食品销售台账
食品名称、规格、数量:记录销售的食品名称、规格和数量。
销售时间:记录每批次食品的销售时间。
购货者名称、联系方式:记录购买食品的购货者名称和联系方式。
发票号:记录销售发票的编号。
食品售价:记录每批次食品的售价。
台账管理
定期更新:台账应定期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索证索票:台账记录应与索证索票资料相一致,确保合法合规。
分类管理:可根据食品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如肉类、豆制品类、蔬菜类等。
保存期限:台账记录应保存至少二年,以便追溯和审计。
注意事项
真实记录:所有记录必须真实、准确,不得涂改或伪造。
妥善保管:台账及相关证明文件应妥善保管,保存期限不得少于食品使用完毕后6个月。
分类整理:台账应分类整理,便于查找和管理。
通过以上步骤,食品经营单位可以建立完善的食品经营台账,确保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