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防范和应对职业打假人的措施包括:
确保经营合规
严格遵循法律法规,避免违规操作。
建立进货查验制度,确保商品质量,全面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妥善保管采购单据,以证明采购及经营的合规性。
对于进口食品,必须有中文标签,尤其是对于保质期短的小食品,要经常检查,避免销售过期、假冒伪劣或不符合标准的商品。
加强内部管理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构建标准化操作流程。
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从采购到销售全程控制,确保店内不出现过期商品,不存在违法行为。
提高法律意识
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
遇到职业打假人时,保持冷静,不轻易妥协,避免因恐慌而做出不利的决策。
掌握职业索赔行为特征
学习和了解职业打假人的常用手段,如知假买假、高额索赔、举报奖励型打假、胁迫式举报打假等,提高识别和防范能力。
提升自查能力
加强自查自纠能力,确保店内商品无过期、无假冒伪劣产品,消除监控盲区,确保所有操作均在监控范围内进行。
建立台账记录
完善进货台账,记录产品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以便在面临投诉时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
端正自身心态
面对职业打假人的索赔,应通过正规途径解决问题,避免因心虚而屈服于不正当要求,同时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便在必要时维护自身权益。
利用技术手段
使用针孔摄像机等技术手段记录职业打假人的行为,为可能的法律诉讼收集证据。
积极应对投诉举报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严格按照《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试行)》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处理投诉举报,做到直面应对,妥善处理。
通过以上措施,食品行业可以有效防范和应对职业打假人的行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