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售卖假货怎么处罚

售卖假冒伪劣食品的法律后果取决于具体情况,包括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涉及的金额大小。以下是相关法律规定及可能的处罚:

行政处罚

如果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规,可能会面临以下行政处罚:

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销售的食品;

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如违法销售食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吊销营业执照。

刑事责任

如果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可能会面临以下刑事处罚:

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200万元以上的,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赔偿

对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假冒食品,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赔偿,例如按照购买价格的十倍进行赔偿。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处罚情况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事实和当地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执法机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