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渠道整顿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严格市场准入
对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审验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的许可文件,未获得相关许可文件的,一律不予登记注册,严把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关。
加强日常监管
加大食品市场日常巡查力度,严格落实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和属地监管责任制,突出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点销售者,采取增加巡查频次、完善巡查内容、提高巡查效率等措施,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章行为。
规范经营行为
监督食品销售者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和进货台账制度,监督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建立销售台账,监督市场开办企业、柜台出租企业、展销会举办企业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强化质量监管
加大对食品包装、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监督检查,按照“上下联动、内外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完善和创新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测机制和方式,科学确定食品监测的范围、品种、项目和方式,加强对食品安全监测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利用。
建立追溯制度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确保食品的来源和生产信息及时、准确地获取,各个环节信息留痕,并且有一个可靠的信息交流与整合平台,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食品全程的安全记录和追溯能力。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市场监管机构的力度和能力,执法力度更强,监管措施更严格,确保对流通环节存在的违规行为加强处置。同时,适时严格抽查和抽样检测,避免假冒伪劣问题的发生。
建立信用体系
建立起相应的执法档案,全面记录各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及行业信誉,建立一个评价评估体系,依法依规进行加减分,从而形成重信誉、轻违法的经营环境,推进食品质量和安全。
加强宣传教育
各级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消费者的知识普及,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信任。
强化责任机制
成立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整顿工作落到实处。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确保整顿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整顿食品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提高监管效能,规范经营行为,确保食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