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是确保食品安全和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食品卫生措施:
保持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做饭前后以及处理生肉和海产品后。
餐具和厨具要保持干净,定期消毒,尤其是抹布,要经常清洗和更换。
厨房环境要整洁,保持通风,地面和洗菜池要定期清洁,避免小虫子或其他动物靠近食物。
生熟分开
生食和熟食一定要分开存放和处理,使用密封袋或专用容器储存生肉、海鲜等。
冰箱里的食物要分开摆放,生的食物放在下层,熟的食物放在上层,避免交叉污染。
处理生食的器具用完后要清洗干净,切勿直接用来盛熟食。
烧熟煮透
吃肉类、蛋类和海鲜时,要确保它们完全熟透,尤其是贝类和蟹,生吃可能存在风险。
有些蔬菜如四季豆、黄花菜,生吃容易中毒,要注意烹饪到足够的温度。
剩菜剩饭要彻底加热再吃,以消灭看不见的细菌。
保持安全的食物温度
熟食最好在两小时内吃完,超过这个时间就不太安全。
食物在5℃以下和60℃以上是安全的,特别要注意这个温度范围,避免细菌繁殖。
食物冷却后再放入冰箱,避免冰箱负荷过重,定期清理冰箱,过期或变质的食物要及时处理。
确保水和原材料安全
买食材时,尽量选择正规市场,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超过保质期的食物坚决不吃。
不采野生蘑菇,谨慎食用野菜,确保食品来源安全。
避免污染
食品应保存在柜橱及有盖容器内,以免受到老鼠粪、苍蝇、蟑螂等污染。
包装容器在贮藏中易受到尘埃、昆虫、老鼠等污染,因此必须注意保存,使用时最好预先以含有效氯50ppm以上的水消毒后再用。
个人卫生
工作人员应身体健康,服装整洁,手指头发清洁,并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以手指直接接触食品。
食品处理与保存
食物应彻底清洗,调理、贮存场所及器具容器均应保持清洁。
材料尽可能选用新鲜的,因为不新鲜的材料含细菌较多,调理以后也可能有细菌残留。
盒饭从制作到供应,时间愈短愈好,温度愈低愈好,可能时最好彻底热过后再吃。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食品卫生水平,保障饮食安全,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