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品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体资格检查
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是否齐全、有效且一致。
登记名称、地址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存在擅自改变经营地址、转让、涂改、出借、倒卖或出租等行为。
许可经营范围和实际经营范围是否一致,是否擅自改变许可类别、备注项目。
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是否规范公开。
经营场所检查
场所内外环境是否整洁,距离污染源是否符合要求。
场所布局是否符合许可要求。
专间区域、专用区域是否符合要求。
地面与排水、墙壁与门窗、屋顶与天花板是否符合要求。
卫生间、更衣场所是否符合要求。
餐厨废弃物处置是否符合要求。
使用的清洁水源和加工用水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
设施设备检查
是否具备与餐饮服务相适应的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操作规范和说明是否完整并具有可操作性。
食品用工具、容器是否符合要求,计量器具检定是否符合要求。
专间设施设备、专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清洗、消毒、杀菌和保洁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供水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通风排烟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采光照明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废弃物暂存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人员管理检查
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是否按规定配置,有无变动。
是否聘用禁聘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抽检
对餐饮服务单位开展明查、抽查、暗查暗访等监督检查。
针对重大节假日、重要活动等时段,对学校食堂、中央厨房等重点餐饮单位组织开展专项检查。
组织开展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抽检工作,主要针对风险程度高、流通范围广、消费量大、消费者投诉举报多等重点食品,原则上每季度开展一次,具体抽检种类、范围、批次按年度计划确定。
检查结果处理与记录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餐饮单位立即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
详细记录检查过程和结果,形成检查报告,归档保存。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检查,可以全面评估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餐饮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