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销售过期食品:
部分超市工作人员为了尽快将过期食品或临保食品卖掉,会将这些产品放在货架的最前端,而消费者往往没有检查生产日期的习惯,导致购买到过期食品。
散装食品不卫生:
散装食品通常没有生产日期、配料表、产地、厂名厂址等信息,且存储条件不佳,如温度不够低、食品混乱放置等,消费者难以辨别食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假冒食品:
尽管知名超市较少销售假冒食品,但小型超市中仍存在此类问题,消费者需仔细辨别。
组织结构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往往依附于运营或采购部门,由于部门利益限制,监管作用受限。
设施投入不足:
内资超市在冷库、冰柜等设施投入上不足,导致食品存储条件不达标,如温度不达标、交叉污染等。
加盟店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加盟店70%的货物可以自行采购,食品安全监管存在失控状态。
供应商直接供货问题:
由于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和各门店的检测能力存在差距,一些供货商对门店的供货标准不一致,影响食品安全。
现场加工食品原料隐患:
超市现场加工食品使用的原料可能存在质量隐患,如新鲜度不佳、含有有害物质等。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
许多超市没有制定或未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或虽有制度但落实不到位。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不到位:
由于用工荒等原因,超市对直接从事食品销售的员工放松了健康要求,未按要求进行健康年检。
销售禁止经营的食品:
超市常发生销售《食品安全法》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禁止的十三类食品。
过度清洗的食品:
如过度清洗的胡萝卜可能使用了化学保鲜剂,存在健康隐患。
散装米面污染:
由于储存条件不当,散装米面容易受到污染。
冰冻海鲜与临期面包:
长时间冷冻的海鲜品质下降,即将过期的面包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食品标签问题:
食品标签存在混乱、生产日期模糊、保质期被随意涂改等问题。
综上所述,超市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多方面问题,需要从管理制度、设施投入、人员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监管,以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