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溯源制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生产经营记录制度:
详细记录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成品检验、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数据。
包装与标识制度:
通过食品包装上的条形码、二维码等标识,记录食品的唯一标识信息,如生产日期、产地、生产商、经销商、运输路线、储存条件、销售商、销售地点、销售时间等。
编码与查询制度:
采用全球统一的标识系统对食品及其包装进行唯一标识,编码应包含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生产企业等信息,便于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查询。
消费者通报制度:
通过追溯系统向消费者公开食品的安全信息,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信任度。
食品追溯编码:
对食品及其包装进行唯一标识的编码系统,编码应包含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生产企业等信息。
食品生产环节追溯:
详细记录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成品检验等信息。
食品流通环节追溯:
记录食品在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的信息。
食品消费环节追溯:
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食品包装上的追溯码,查询食品来源、生产过程、流通环节等信息。
食品安全溯源信息记录与保存:
食品企业应按照规定对食品安全溯源信息进行记录,并保存至少两年,涉及保质期较长的食品,保存期限应相应延长。
信息化手段:
采用电子化管理手段,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便捷查询、统计和分析。
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食品行业信誉度,并在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时迅速追踪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