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扫食品因地区和习俗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祭扫食品及其别称:
青团子
别称:青团、清明果、清明稞。
主要原料:浆麦草、糯米粉、糖豆沙等。
制作方法:将浆麦草捣烂后榨汁,与晾干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包入糖豆沙等馅,蒸熟后刷上熟菜油。
寓意: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
艾粄(艾叶粄)
别称:清明粿、清明粑。
主要原料:鲜嫩艾草、糯米粉、芝麻、眉豆、花生等。
制作方法:将艾草煮熟后剁成泥,与糯米粉和煮艾草的水混合揉成团,包入馅料后蒸熟。
寓意:客家人有句老话“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暖菇包
别称:鼠曲草包。
主要原料:鼠曲草(暖菇草)、糯米粉等。
制作方法:将鼠曲草采摘后煮熟,剁成泥与糯米粉混合揉成团,包入馅料后蒸熟。
寓意: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形似圆月,类似包子。
馓子
别称:寒具。
主要原料:麦面或米面。
制作方法:将面粉或米面搓成条状,油炸至香脆。
寓意:馓子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与清明节有关。
清明螺
主要原料:螺蛳。
制作方法:螺蛳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或煮熟挑出螺肉,拌、醉、糟、炝均可。
寓意:清明时节,螺蛳最为丰满、肥美,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菠菠粿(清明粿)
别称:菠菠粿、清明粿、清明蒿子粑。
主要原料:菠菠菜(鼠曲草)、糯米粉、枣泥、豆沙、萝卜丝等。
制作方法:将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包入馅料捏制而成。
寓意:菠菠粿是福州特有的风俗,用来祭祀祖先和互赠亲友。
这些食品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