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物理危害是指 食品中存在的非正常性外来物质或异物,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物理性损伤或危害。物理危害的主要来源包括:
食品加工过程中机械操作带来的杂质:
如金属、机械碎屑、玻璃、首饰、碎石子、骨头碎片等。
食品产、储、运、销过程中的污染物:
如粮食收割时混入的草籽、液体食品容器中的杂物、食品运销过程中的灰尘及苍蝇等。
食品的掺假使假:
如粮食中掺入的沙石、肉中注入的水、奶粉中掺入大量的糖等。
放射性物质和辐射:
包括天然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以及核试验降沉物、核电站和核工业废物排放、意外事故泄漏等造成的污染。
这些物理危害可能对人体造成咽喉、胃肠等部位的物理性损伤,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外伤、窒息等健康问题。由于物理性危害的特点是消费者往往亲眼目睹,因此也是消费者经常表示不满和投诉的事由。
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虽然物理性安全危害相对容易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但通常不作为风险危害评估的重点。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杂质的引入,减少物理性危害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