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食品安全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新鲜食品:
购买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时,应选择新鲜、无病斑、无虫蛀的食品,避免购买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注意食品包装:
购买包装食品时,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是否清晰可见。
合理储存食品:
将食品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清洗食品:
在烹饪前,要将蔬菜、水果等食品彻底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污物和农药残留。肉类要去除多余的脂肪和筋膜,洗净后切成适当大小的块。
烹饪方法:
尽量采用蒸、煮、炖等烹饪方法,减少油炸、烧烤等高温烹饪方式,以降低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烹饪时间:
确保食品充分煮熟,特别是肉类、蛋类等易受污染的食品。烹饪过程中要不断翻动食品,使其受热均匀。
食品切割:
生熟食品要用不同的刀具和砧板切割,避免交叉污染。
避免生食:
春季是细菌和病毒活跃的季节,尽量避免生食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以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
饮食均衡:
春季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
在烹饪和处理食品过程中,要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防止食品中毒:
春季是食物中毒高发期,要特别注意食品的新鲜度和烹饪卫生,防止食品中毒的发生。
少吃冷饮:
春季气候由寒转暖,饮食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多了。虽然天气渐暖,但冷饮雪糕要尽量少吃,小孩、老人及肠胃功能较弱的人,过度饮食会引起胃肠道不适。
踏青采摘需鉴别:
春暖花开,是踏青郊游的好时候,许多人会因为有趣采摘野菜和蘑菇。野菜和蘑菇也的确具有很高的营养,但由于野蘑菇和野菜生长环境复杂,品种繁多且形态相似,是否有毒很难鉴别,采摘食用的时候需谨慎识别和做好脱毒处理,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和不慎,造成食物中毒。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
随着气候变化,各种菌类进入生长旺盛期,同时也进入了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发期。普通人难以准确鉴别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此外,无毒的蘑菇会与有毒的蘑菇混生,外观相似,极易误采误食,导致食物中毒。依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并不能保证避免误采误食野生毒蘑菇、野菜等野生植物而引发食物中毒。食安君提醒广大市民要做到不采摘、不买卖、不加工、不食用野生蘑菇、野菜,谨防误食中毒。
预防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马铃薯、四季豆、海水鱼等食品如贮存加工不当易引发食物中毒,要正确烹饪或尽量不食用。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春季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个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