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出现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环境中的砷污染
土壤和水体污染:砷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岩石圈中。这些矿石在风化、水浸和雨淋等过程中可以进入土壤和水体,进而被植物吸收,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工业污染:有色金属熔炼、砷矿的开采冶炼、含砷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陶器、木材、纺织、化工、油漆、制药、玻璃、制革、氮肥及纸张的生产等)都会产生含砷废水、废气和废渣,这些污染物会持续污染环境,导致食品被砷污染。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原料污染:食品生产中使用的原料如食用色素、葡萄糖和无机酸等,如果质地不纯,可能含有较高量的砷。
加工用水污染: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水如果受到砷污染,也会导致食品中砷含量增高。
农业活动中的污染
化肥和农药使用:农民在种植粮食时使用的含砷化肥和农药,以及含砷的废水、废气等,都会导致食品中砷含量增加。
土壤污染:含砷的化肥和农药残留在土壤中,被作物吸收后,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自然本底
生物体内含有砷:几乎所有的生物体内均含有砷,这些砷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建议
为了减少食品中砷的含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控制环境质量:
在已发现重金属含量高的土地上不再进行作物耕种,减少砷对环境的污染。
严格原料质量:
选择纯净的原料,避免使用含砷量高的工业原料。
改善加工工艺:
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去除或减少加工过程中可能引入的砷。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减少含砷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环保型农业技术。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加强对食品中砷含量的监测和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食品中砷的含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