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装食品涨气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物理性胀罐
装罐量过多:罐头内食品装得太多,没有足够的顶隙或顶隙很小,导致杀菌后罐头收缩不良,罐内真空度不足。
排气不足:罐头在装罐或排气过程中未能将空气完全排出,导致罐内残留空气多,环境条件变化(如气温、气压变化)会影响罐内真空度。
杀菌冷却操作不当:在杀菌过程中降压速度过快,或冷却时没有反压或卸压太快,造成罐内外压力突然改变,内压超过外压。
碰撞或变形:罐头在搬运过程中受到严重碰撞或变形,导致罐壁出现细微裂缝,引入微生物导致胀罐。
化学性胀罐
有机酸与金属反应:水果、果汁类罐头中的原料含有有机酸,这种酸与罐头内壁表面作用产生氢气,使罐内的真空度消失,压力增大而发生胀罐。
金属腐蚀:罐内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与金属容器发生化学反应,如含酸较高的食品与金属容器反应产生氢气,导致罐内压力增大。
生物性胀罐
微生物繁殖:罐头内容物因含有细菌或污染了细菌,使食品被分解产生腐败现象,失去食用价值。杀菌不彻底或后续加工、运输过程中受到微生物污染是主要原因。
建议
严格控制装罐量和排气:确保罐头在装罐时有足够的顶隙,并在排气过程中将空气完全排出,以减少罐内残留空气。
规范杀菌冷却操作:在杀菌过程中控制降压速度,确保在冷却时有足够的反压,避免罐内外压力突然改变。
提高包装质量: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确保罐壁的密封性和耐蚀性,防止因金属腐蚀产生氢气。
严格食品卫生:在罐头生产过程中,确保食品原料新鲜,杀菌彻底,避免微生物污染。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罐装食品涨气的现象,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