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食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功效成分
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
功能性脂类,包括ω3系列和ω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
氨基酸、肽与蛋白质。
维生素类似物及维生素。
矿物元素。
植物活性成分。
益生菌。
剂量指标
半数有效剂量(ED50)。
最低有效剂量,即受试对象有97%-98%发挥生理功效的最低剂量。
最大日采食量。
安全性指标
重金属含量。
农药残留。
微生物污染。
添加剂使用。
感官指标
外观,包括色泽、形状、大小、表面光泽等。
气味,包括香味、臭味、异味等。
口感,包括细腻度、柔软度、韧性、清爽度、酥脆度等。
营养指标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比例。
其他特定指标
金属硫蛋白(MT):一种含有大量Cd和Zn,富含半胱氨酸的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具有储存微量元素、运输、代谢清除自由基、拮抗电离辐射重金属的解毒作用、参与激素和发育过程的调节、增强机体对各种应激的反应、参与细胞DNA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合成等功能。
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功能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评价体系,确保功能食品能够对人体产生预期的健康效益。在选择和食用功能食品时,建议关注产品标签上的相关信息,以便了解其具体的功效成分和剂量指标,从而更好地满足个人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