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翻译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以主料为主,配料或配汁为辅的翻译原则
主料(名称/形状)+ with + 配料,例如:松仁香菇 Chinese Mushrooms with Pine Nuts。
主料 + with/in + 汤汁(Sauce),例如:冰梅凉瓜 Bitter Melon in Plum Sauce。
以烹制方法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做法(动词过去分词)+ 主料(名称/形状),例如:拌双耳 Tossed Black and White Fungus。
做法(动词过去分词)+ 主料(名称/形状)+ 配料,例如:豌豆辣牛肉 Sautéed Spicy Beef and Green Peas。
做法(动词过去分词)+ 主料(名称/形状)+ with/in + 汤汁,例如:川北凉粉 Tossed Clear Noodles with Chili Sauce。
以形状、口感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菜肴形状或口感以及主配料形状/口感 + 主料,例如:玉兔馒头 Rabbit-Shaped Mantou。
做法(动词过去分词)+ 形状/口感 + 主料 + 配料,例如:小炒黑山羊 Sautéed Sliced Lamb with Pepper and Parsley。
以人名、地名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人名(如:饺子 Jiaozi)、地名(如:包子 Baozi)等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使用汉语拼音命名或音译,例如:馒头 Mantou。
体现中国餐饮文化,使用汉语拼音命名或音译的翻译原则
具有中国特色且被外国人接受的传统食品,使用汉语拼音,例如:饺子 Jiaozi。
具有中国特色且已被国外主要英文字典收录的,使用汉语方言拼写或音译拼写的菜名,仍保留其原拼写方式,例如:豆腐 Tofu。
这些翻译原则可以帮助准确、清晰地传达中国食品的名称和特色,便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菜肴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以确保翻译的地道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