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污染可能由以下情形造成:
生物性污染
细菌污染:原料卫生质量不合格、原料仓储和车间暂储环境条件不当、储存方法不当、生产人员手、工作衣、帽未定期清洗消毒、鼠、蝇、蟑螂等接触食品。
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受到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如黄曲霉毒素。
寄生虫和虫卵污染: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土壤,进而污染食品。
病毒污染:如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等通过食品加工人员的手部或水源污染食品。
化学性污染
农药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残留超标,通过土壤、水体等途径污染食品。
工业有害物质:现代工业技术发展带来的工业有害物质及其他化学物质污染食品。
食品添加剂滥用: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如酒中的有害醇类、醛类等。
包装材料溶入的有害物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的有害物质。
物理性污染
杂质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混入的非食品物质,如纸屑、金属、石子等。
放射性污染:食品中混入的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核素,可能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生产、应用及意外事故。
其他污染途径
不良的储藏环境:食品在不良储藏环境中,残存的细菌生长繁殖,并通过空气、鼠或昆虫污染食品。
烹调用具和餐具污染:烹调用具和餐具未清洁或未洗手就进餐,造成食品污染。
食品掺假使假:在食品中掺入沙石、水、糖等杂物,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
这些污染途径表明食品污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环节和多种因素。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需要从原料采购、加工、储存、运输到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控,采取有效的卫生和消毒措施,防止食品受到生物、化学和物理性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