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掺假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涉及多种食品和不同的掺假手段。以下是一些已知的食品掺假例子:
槽头肉制作的梅菜扣肉预制菜肴
使用含有淋巴结的劣质槽头肉,添加大量味精等调味剂掩盖劣质肉的味道。
土坑腌制的酸菜包
使用没洗净的芥菜在土坑内腌制,甚至有人直接在上面踩踏,添加垃圾烟头或痰液等。
添加香精假冒的“泰国香米”
将本地大米改变为所谓的“泰国香米”,添加各种不同味道的香精。
橄榄油掺假
常见掺假油品包括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等,鉴别方法包括酸性值、认准“特级初榨”四个字、产地和色泽。
牛奶掺假
常见添加成分包括奶粉、尿素和凝乳,甚至有用尿素、洗涤剂、苏打和脱脂奶粉制成的“假牛奶”。
蜂蜜掺假
掺假成分包括糖浆、玉米糖浆、葡萄糖等,鉴别方法包括外观、光泽和稠度。
咖啡掺假
常见成分包括烤玉米粉、大麦粉等,速溶咖啡中可能含有麦片、淀粉等。
干辣椒掺假
有些辣椒被硫磺熏过,颜色特别亮丽,鉴别方法包括颜色、手摸和气味。
海带掺假
有些海带经过化学品加工,颜色特别绿,鉴别方法包括颜色和光泽。
三聚氰胺掺假
在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产生“问题鸡蛋”和奶制品。
化学染料掺假
使用化学染料荧光增白剂浸泡双孢蘑菇,使其水灵白嫩,鉴别方法包括外观和触摸感觉。
护色剂和人工合成色素掺假
超量使用护色剂(硫酸盐、亚硝酸盐)和人工合成素落日黄等,甚至用有毒的工业合成染料酸性橙着色。
非食用色素掺假
在辣椒酱、粉中加入非食用色素苏丹红。
化工试剂掺假
用化工试剂丙己烷浸渍油料作物制成色拉油。
合成香精掺假
用合成的芝麻油香精调制勾兑而成香(麻)油。
食品添加剂掺假
在真空包装鸡翅、腿、爪等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焦糖色素、鲜活剂、酸性橙、亚硝酸盐、过氧化氢等。
人造蜂蜜掺假
用白糖、水、白矾、硫酸进行熬制,甚至加入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
陈化粮掺假
将陈米进行抛光处理,使用合成的大米香精冒充低价“泰国香米”。
这些掺假手段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渠道,并注意查看食品的成分表和生产日期等信息,以降低食品掺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