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问题食品有哪些

近期,中国从日本进口的食品中发现了多种质量问题,包括:

砷含量超标

浙江检验检疫局连续两次在日本进口的冻秋刀鱼中检出砷含量超标,最高达2.22mg/kg,是国家标准限量的22倍。

辽宁口岸的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生产的进口日本调味酱汁也被检出砷含量超标。

铅含量超标

辽宁口岸的大豆色拉油(日本压榨株式会社生产)被检出铅含量超标。

镉含量超标

上海和湖北口岸检出的冰鲜鱿鱼被检出镉含量超标。

过氧化值超标

上海口岸的日本花生米果被检出过氧化值超标。

标签不合格

2023年11月,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公布了182批次食品被拒入境,涉及森永、明治、乐天等品牌,主要原因是标签不合格。

核辐射地区食品

2023年,中国多个城市查获了来自日本核辐射地区的食品,包括棒棒糖、威化饼、果冻等。

其他质量问题

2024年12月,日本进口的粉末清凉饮料、烤花生、腌渍蔬菜等被检出成分规格不符合、黄曲霉毒素超标、使用基准不符合等问题。

2024年11月,进口的加热后摄取冷冻食品、新鲜胡萝卜、槐豆胶等被检出超出人体健康的规定限值。

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日本进口食品时,务必关注产品的标签信息和质量检测报告,以确保食品安全。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严格进口食品的质量检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