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啤酒含有呕吐毒素:
2024年4月,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检测出哈尔滨啤酒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又称DON),可能引起呕吐、头痛、头晕等健康问题。尽管百威方面回应称产品符合相关法规,但这一事件仍引发了关于市场标准差异的争议。
预制菜使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
2024年3月,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安徽省阜阳市个别企业使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淋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加深了消费者对预制菜行业不健康、不安全的刻板印象。
良品铺子配料表造假:
2024年11月,打假博主举报良品铺子的藕粉和酸辣粉配料表造假,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局已立案调查。
广州大学销售过期河粉:
有网民曝光广州大学一学生食堂承包公司存在购买三无食材、售卖过期河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广州大学已确认存在问题并进行调查。
南京市场局辟谣大米重金属镉超标:
针对网传南京市等地大米被检出重金属镉超标的消息,南京市场局回应称抽检未发现不合格情形,网传信息不实。
央视曝光“军”字号“特供酒”黑色产业链:
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曝光了一个生产、销售所谓“军”字号“特供酒”的团伙。
淀粉肠事件:
2024年,淀粉肠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推向风口浪尖,315晚会的曝光让消费者对这一常见美食产生了忌惮。
罐车运输食用油事件:
新京报暗访揭露了食用油运输环节使用普货罐车运输,涉及中储粮和汇福粮油等大厂,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月饼添加剂标准差异:
因添加剂标准差异,部分出口月饼被退回,引发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胶粘烧水壶事件:
家用烧水壶含有胶水,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假进口奶粉事件:
钦州市钦北区查处销售假进口奶粉的案件,消费者对此感到震惊和担忧。
网红牛排添加硼砂:
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发现某网红牛排摊档添加硼砂,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学校食堂变质肉风波:
昆明某学校食堂被曝使用变质肉,引发家长和社会强烈不满。
这些事件表明,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严峻,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公众和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