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掺假制假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掺兑:
在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的外观类似的物质取代原食品成分的做法,一般指液体食品的掺兑。例如:香油掺米汤、食醋掺游离矿酸、啤酒和白酒兑水、牛乳兑水等。
混入:
在固体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外观类似的非同种物质,或虽种类相同但掺入食品质量低劣的物质。例如:面粉中混入滑石粉、藕粉中混入薯粉、味精中混入食盐、糯米粉中混入大米粉等。
抽取:
从食品中提取出部分营养成分后仍冒充成分完整,在市场进行销售。例如:小麦粉提取出面筋后,其余物质还充当小麦粉销售或掺入正常小麦粉中出售;从牛乳中提取出脂肪后,剩余部分制成乳粉,仍以全脂乳粉在市场出售。
假冒:
以漂亮的包装和夸大的标签说明,实际上内装食品的种类、品质、营养成分名不副实。例如:假糯米粉、假劣质大米等。
粉饰:
质量低劣或所含营养成分低的食品,以色素或颜料、香料、调味剂、防腐剂及其他严禁使用的添加剂进行调味、调色、调香及防腐处理,以此来掩盖低劣的产品质量,充当正常食品出售。
掺入低质或有害成分:
为改善食品品相或虚高营养成分,掺入不可食用甚至有害的物质。例如:为提高乳制品蛋白质含量测定值加入三聚氰胺,为将普通鸭蛋假冒成红心鸭蛋而给蛋鸭喂食含苏丹红的饲料等。
以次充好:
用品质较差的同类产品或类似产品假冒高端产品。例如:将普通白酒、葡萄酒灌装至回收的高端酒瓶中冒充高端白酒、葡萄酒;用葵花籽油、大豆油等为原料,掺入着色剂叶绿素铜钠调色制成假橄榄油;将猪肉通过风干、涂抹牛血等方式冒充牛肉等。
使用非法添加剂:
例如:在豆芽中使用化肥催长,在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在肉类卤制熟食中超量使用护色剂和人工合成色素等。
这些掺假制假方式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渠道,并注意检查食品的质量和标签说明,以保障自身权益。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食品掺假制假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