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生物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微生物污染
细菌与细菌毒素:包括可引起食物中毒、人畜共患传染病等的致病菌,以及能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并可作为食品受到污染标志的非致病菌。
霉菌与霉菌毒素: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某些霉菌在适宜条件下能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如黄曲霉毒素、赭曲毒素等,这些毒素对人体有很强的毒性。
寄生虫污染
寄生虫及其虫卵:主要来源于病人、病畜的粪便,通过水体或土壤间接或直接污染食品,如蛔虫、绦虫、旋毛虫等。
昆虫污染
昆虫及其卵:包括粮食中的甲虫、螨类、蛾类,以及动物食品和发酵食品中的蝇、蛆等。
病毒污染
病毒:如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等,这些病毒不易在食品上繁殖,但可以通过污染的水体或食物链传播。
污染途径
食品生物污染的途径主要包括:
直接污染:食品原料、加工过程、贮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受到含有微生物的土壤、水体、尘埃、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等的直接污染。
间接污染:通过人、鼠、昆虫、加工设备、用具、容器、运输工具等途径间接污染食品。
原始性污染:动植物感染患病后,以这些动、植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含有大量微生物。
防治措施
防止食品生物污染的措施包括:
环境卫生:注意食品原料生产区域的环境卫生,避免人畜粪便、污水和有机废物污染环境,防止和控制作为食品原料的动、植物病虫害。
加工处理:在食品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下,采取清除、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的措施,如各种高低温和化学消毒、冷藏和冷冻、化学防腐、干燥、脱水、盐腌、糖渍、罐藏、密封包装、辐射处理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食品生物污染的风险,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