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食品骗局的案例包括:
重庆系列诈骗案
案件概述: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特大系列诈骗案,涉及1.2万余人上当受骗,涉案金额达2.2亿余元。被告人通过成立多家公司,借助公司化运营模式实施诈骗,将普通食品冒充减肥产品销售。
2006年十大食品制假售假典型案件
案例包括:
生产销售以假充真的“蚕蛹复合氨基酸”产品案。
使用吊白块非法加工米线案。
制造假冒知名品牌白酒案。
加工有毒咸鱼干案。
制售假冒知名品牌啤酒案。
使用废旧皮革生产食用明胶案。
生产销售伪劣豆制品案。
使用翻新饮料罐生产假饮料案。
工业盐酸加工蹄筋案。
用糖精勾兑乳饮料案。
用双氧水漂白生肉案。
醋酸加水造假食醋案。
2018年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案件
案例包括:
广东广州钟某、林某等制售非法添加药品的食品案。
河北石家庄秦某等制售非法添加药品的食品案。
新疆奎屯陈某水产品店经营虚假标注生产日期食品案。
上海定元实业有限公司侵犯消费者权益案。
2021年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典型案例
案例包括:
湖南衡阳周某等人利用互联网销售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国家禁止添加药物的食品,涉案货值2亿元。
浙江湖州胡某等人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检出地塞米松、吲哚美辛等成分,涉案货值1000多万元。
重庆余某等人无证生产、销售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的食品(欧雷顿Z7咖啡),涉案货值1000万元。
这些案例表明,假冒食品骗局不仅涉及金额巨大,而且手段多样,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建议消费者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以防范此类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