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车间净化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要求
空气质量: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应低于一定标准,如100CFU/m³,灰尘颗粒和异味也应达到相应要求。车间应达到GB/T 14644-2019《洁净室与洁净区》中规定的洁净度等级,如ISO 7级至ISO 5级。车间应配备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HEPA、ULPA)等,对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物进行层层过滤。
温度和湿度:温度一般控制在15℃~25℃之间,具体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进行调整。湿度一般控制在50%至60%之间,也有标准建议为40%~60%或45%~65%。
照明和噪音:照明亮度需满足生产需求,工作区的最低照度应达到200lx,辅助工作室、走廊、气闸室等区域的照度则应不低于100lx。噪音不得超过规定标准,例如静态噪声级不超过65dB(A),其他等级洁净用房噪声级(静态)不应大于60dB(A)。
设施和设备要求
空气处理系统:应采用高效的过滤器和净化器,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控制和调节空气流动和压差。不同洁净级别洁净室(区)之间,静压差大于或等于5PA;洁净室(区)与室外,静压差大于或等于10PA。
地面要求:地面应光滑无裂纹、耐冲击、耐水、耐热、耐酸碱,并且具有一定的防滑功能。建议生产车间的地坪可以以花岗岩或者高标号混凝土+耐酸骨料铺设,并用环氧胶泥勾缝最佳。
通道要求:车间内应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因此车道应当采取分流设计,将人流、物流分开。同时,通道内不能堆放食品、原辅材料杂物。
门窗要求:窗台要设置高于地面1米以上,内侧下斜45°。生产车间建议两道及以上的门,分别作为人员、物料、产品的进出口,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工作人员和管理要求
人员卫生和培训:人员进入洁净区之前应按一定程序进行净化,物料在进入洁净区之前也应按一定程序进行净化。所有进入净化车间者必须经刷卡进入,严禁由原材料及成品缓冲区出入,先进入换鞋区,换好净化鞋后,在分别进入对应的更衣室,把外套脱去,换上洁净工作服,然后再进入风淋室,严格按照《风淋室使用规范》风淋后在进入净化车间内部。
物料管理:进入净化车间的物料、工具及新增设备必须先在拆包区里进行脱包处理,确保干净,再经进货缓冲间进入,做好相应的记录验收工作。净化车间内尽量不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件,对存放的与生产无关物件要标明存放日期,存放期超过两天以上的要定时清理。
其他要求
废物处理:产生的废物应及时处理和清理,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
设备布局和设计:设备布局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合理布局,确保生产过程的顺畅与高效,同时避免交叉污染。生产区域内互相联系的不同生产车间之间应符合种类和加工工艺的需求,必要时应设有缓冲室等预防交叉污染的举措。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食品车间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控制空气中的微粒和微生物,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