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食品配料表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
了解配料的标注原则
递减原则:配料应按照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标示所有原料原则:复合配料要标示其原始配料,有标准的配料且加入量少时(小于食品总量的25%)则不需要展开标示。
食品添加剂必须标示原则:无论使用了什么添加剂,都必须标示。
观察配料顺序
成分顺序越靠前,在食品中的含量越高。因此,排在前面的成分通常是主要原料或高含量成分。
识别关键成分
反式脂肪酸:配料表中出现“人造奶油”、“精炼植物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时,应提高警惕,因为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害。
添加剂:学会识别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了解它们的作用,并注意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尽量选择添加剂少的产品。
糖分:糖的顺序越靠后越好,选择糖分排在后面的食品更为健康。
关注营养成分
配料表中通常还会列出食品的营养成分,如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这些信息有助于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从而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避免复杂化学名词
如果配料表中含有难以理解的化学名词,可能是添加了复杂的化学物质,应尽量避免选择。
通过以上步骤,消费者可以更有效地解读食品配料表,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食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