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落实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包括企业、学校、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落实措施:
企业层面
配备三类人:企业应配备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并在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制度》中予以书面明确。
执行日管控:食品安全员每日至少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对照餐饮服务操作规范开展全流程检查,记录问题并交办到具体岗位责任人落实整改,形成闭环管理。
执行周排查:食品安全总监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全要素自查全流程风险排查,汇总分析一周以来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和整改情况,并每年组织实施一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自查。
执行月调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风险自查情况汇报,并制定下个月重点工作计划。
记好三本账:包括《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和《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
学校层面
配备食品安全人员:学校应按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要求,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并制定相关职责和守则。
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学校食堂在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时,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向供货方索取生产经营资质和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明,并建立采购记录。
食品留样和餐饮具清洗消毒:学校食堂应按照餐次全部留样,留样克数不少于125克,留样时间不低于48小时,规范填写留样记录表。餐饮具清洁程度要好,无残渣。
政府层面
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通过实施分层分级、层级对应的包保制度,将“党政同责”“地方负总责”的要求分解落实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身上。
强化部门监管责任:镇政府各部门要依法依规制定食品安全监管事权清单,压实各部门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责任。
优化工作机制:优化任务清单、督导频次、承诺书签订和督导记录,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社会层面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
鼓励社会参与: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落实食品安全责任,确保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安全可控,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