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库存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入库管理
所有产品必须符合入库标准,按照接收单据进行收货,并进行标识。
出现货物数量与接收单据不符、没有包装或包装破损、码放混乱、没有入库单、与成品库属性无关的货物不得入库,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
出库管理
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严格按照订单进行发货。
保管员在核实数量后装货,装车后再次核对,确保出库数量绝对准确。
如果因出库环节导致库存损失,相关责任人应按市场价全额赔偿多发部分货物。责任分担:保管员70%,装卸人员20%,部门主管负连带责任10%;少发部分的一切物流费用由相关责任人承担,并处以100-200元的罚款。
日常管理
仓库应切实做好“三防工作”,即防盗、防火、防潮、防鼠虫。
仓库内禁止吸烟,违者罚款100元,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有人看管。
严禁非业务相关人员进入仓库,不听劝告者将受到经济处罚。
仓库应保持良好通风,对产品进行分类、隔离存放,必须有标签,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过期的货物。
仓库存储区应实行“5S”管理,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食品存储场所和设备要求
食品存储场所和设备必须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无苍蝇、蟑螂;仓库应有良好通风。
食品与非食品分开存放。
食品库房应设物品存放架,食品和物品分类分架摆放,不同性质的食品有明显区分标示。储藏的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严禁将食品直接放在地上。
食品入库前的验收
食品入库前严格验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食品不得入库。
验收后认真做好登记,入库食品应注明食品名称、采购时间、数量、保质期。做到入库上帐,出库下帐,帐物相符。
食品出库检查
食品出库时要检查感官性状和保质期,要坚持食品先进先出、少进快出的原则,合理控制库存量,尽量缩短储藏时间。
每天要对库存食品进行检查,整理。重点检查食品有无霉变、腐败变质、包装有无损坏及保质期是否到期等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处理。
库房设备与环境要求
库房应设备完备,保证储存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库房内部应保持清洁,温度、湿度和通风要适宜,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等不良因素。
冷藏、冷冻柜(库)有明显区分标示,设可正确指示温度的温度计,定期除霜(不得超过1cm)、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符合相应的温度范围要求。
安全管理措施
贮存场所、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设置纱窗、防鼠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防虫、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性质食品和物品的应区分存放区域,不同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
先进先出原则
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定期巡查和盘点
每天必须专人巡检,记录温度、湿度,发现腐烂、变质货品及时清理。
每月进行一次全面库存盘点,对比账面库存与实物库存,及时发现并处理差异。
标签管理
每个食品存储区域需明确标示食品名称、数量、入库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便于追踪管理。
应急处理流程
列出火灾、泄漏、虫害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提高应对效率。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保障食品库存的安全、合规和准确,确保食品在有效期内使用,减少浪费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