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主要是由 古代生物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炼制而成。这些生物遗骸包括海洋动物、藻类、微生物等,它们在死亡后沉积在海底或湖底,逐渐被泥沙覆盖并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
有机成因说:
这是目前科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石油是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大量死亡的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经过长时间的埋藏、压缩、加温、分解、重组等过程而形成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沉积、埋藏、改质和运移。
沉积阶段:
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有机物质死亡后,与泥沙一起沉积在水底,形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淤泥层。这些淤泥层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隔绝了空气和微生物的侵入,使得有机质不易被分解或氧化。
埋藏阶段:
随着地壳运动和地层变化,这些淤泥层逐渐被埋葬在地下,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温度。这些压力和温度促进了有机质的变化,使其逐渐失去氧、氮、硫等元素,富集碳和氢元素,形成了一种叫做酐酪根的物质。酐酪根是一种黑色、蜡状、不溶于水的物质,是石油的前体。
改质阶段:
当酐酪根被埋藏到一定的深度,温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热解和催化作用,使其分解为各种碳氢化合物。这些碳氢化合物根据分子量和沸点的不同,可以分为轻质烃、中质烃、重质烃和残渣。这些碳氢化合物就是石油的主要成分。
运移阶段:
轻质烃会向上运移,重质烃会向下运移,中质烃则会随着地层的倾斜而运移。最终,这些碳氢化合物会在特定的岩层中聚集,形成油田。
此外,还有 非生物成油理论,认为石油是由地球内部的碳氢化合物通过地壳中的薄弱处或断裂带上升聚集而形成的,但这种理论目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综上所述,石油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自然过程,涉及古代生物遗骸在地下经过高温和高压的作用,逐渐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