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石油主要是由 生物遗体在特定条件下转化而来的。具体过程如下:
生物遗体的大量积累:
在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某些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海湾和河口地区海水中氧气和阳光充足,江河带入大量营养物和有机质,为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粮。这导致大量海洋生物(如鱼类、浮游生物、软体动物)迅速繁殖。这些生物遗体在死亡后沉积在海底,形成了有机碳的积累。
沉积物的掩埋:
海洋每年接受160亿吨沉积物,特别是在河口区,每年带入海洋的泥沙比其他地区多。这些沉积物年复一年地将生物遗体一层一层掩埋起来,形成厚实的沉积层。
缺氧环境的形成:
被埋藏的生物遗体与空气隔绝,处在缺氧的环境中。在厚厚岩层的压力、温度的升高和细菌的作用下,这些生物遗体开始慢慢分解,最终逐渐变成分散的石油。
地质构造的作用:
海底油田的形成还依赖于有利于石油富集的地质构造。浅海大陆架被认为是石油生成与储存的良好场所。大陆架与近海紧相连,近海有大量的藻类、鱼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这些都是形成石油的原料。当这些生物被迅速掩埋后,形成的有机淤泥在缺氧环境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逐渐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的聚集和储存:
经过数百万年的漫长过程,有机淤泥经过压实和固结作用后变成沉积岩(水积岩),形成生油岩层。这些沉积岩在地质演变过程中,随着地壳运动发生变形,形成断块和背斜,伴随着岩浆活动,产生大量热能,加速有机质转化为石油,并在圈闭中聚集和保存,形成可供开采的油气矿藏。
综上所述,海洋中的石油是由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的地质和化学条件下经过长时间转化而来的。这些石油资源在海洋中的分布受到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