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兑美元之所以成为常态,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
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充当交易媒介,价值受到全世界国家的认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尽管黄金不再作为货币,但美元凭借美国强大的工业体系和世界市场体系,以及政治和军事实力,成为了主要的储备货币和交易货币。
石油的定价和结算:
石油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定价和结算通常以美元进行。这种安排使得石油输出国在出售石油时获得美元,进而需要寻找其他方式处理这些美元,从而增加了对美元的需求。
美国与产油国的关系:
美国与主要的石油输出国,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有着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例如,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在1970年代达成的协议,使得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计价和结算,从而巩固了美元的地位。
石油美元循环体系:
美国通过购买石油和商品向全世界输出美元,而其他国家则通过购买美国的武器、高科技产品和美债等方式让美元回流到美国,形成了一个以石油美元为核心的美元大循环体系。
石油价格与美元的实际汇率:
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市场对美元的需求,从而推高美元的名义汇率。同时,石油价格的波动也会影响美元的实际汇率,因为石油进口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会因此受到影响,进而调整其外汇储备结构。
综上所述,石油兑美元的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石油的定价和结算机制、美国与产油国的特殊关系,以及石油美元循环体系等。这种安排不仅加强了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地位,也使得石油市场与美国经济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