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的石油开采面临 技术和经济上的限制,以下是具体原因:
技术限制
深度限制:大庆油田的石油普遍埋藏在1000米以下,甚至1500米深的地方。而1930年代至1940年代日本人的钻孔技术最多只能达到500米至800米深,因此即使日本人当时勘探到大庆油田,也无法开采到石油。
提炼技术:大庆的石油是石蜡基高粘度油,依照当时日本的技术,提炼起来有相当大的技术障碍。
经济限制
成本高昂:开采石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钻一个洞的成本至少要300万元,如果加上钻头的消耗和其他综合消耗,成本可能高达500万元。而且,一个洞下去并不一定能真正挖到石油,这些投资可能打水漂,还需要继续投入资金进行钻井。
损耗大:石油储存在地下800米以下的砂岩孔隙中,并不是如人们想象的在地下有如一条油河。将原油回注地层再开采出来,不仅成本巨大,而且损耗极大。油田内部压力很大,一旦打通,石油会喷涌而出,这意味着大量的石油会在回注过程中流失。
战略考虑
石油储备:石油储备是每个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计划,一般通过建造油库来储存石油,后续在炼油厂进行提炼。将已经开采出来的石油再倒回地层作为储备,不仅多此一举,而且不符合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大庆油田的石油开采受到技术和经济的双重限制,这使得大庆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石油加工和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