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并没有没有石油,但其石油产量和市场份额确实经历了变化。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和解释:
市场份额缩水
由于各国加大了在非欧佩克地区的勘探和开采石油活动,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市场份额大幅缩水。70年代的市场份额约为70%,而到了80年代降至大约40%左右。
限产保价措施
为了保证油价不至于下跌太多,欧佩克开始实施产量配额制度,即通过集体减产来维持油价。然而,由于成员国之间存在竞争,限产保价措施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导致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
增产与减产
欧佩克+代表表示,该组织将石油增产计划推迟,这是其在原油价格面临潜在供应过剩困境下第三次推迟这一举措。目前,欧佩克+正在实施的有三组减产措施,包括200万桶/日的“正式”减产、166万桶/日的“自愿”减产以及220万桶/日的“额外自愿”减产,并将前两组减产措施的期限延长至2026年底。
另一方面,欧佩克原油产量连续两个月增加,利比亚原油产能从政治争端中恢复,这也使得大宗商品交易员们对于整个石油市场的“供应过剩”论调愈发强烈。
政治和经济因素
欧佩克的决策也受到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例如,2022年3月,由于与俄罗斯商讨减产协议未能谈妥,沙特发动了“自杀式”石油降价,导致国际油价暴跌,并触发了美国股市熔断。
综上所述,欧佩克并没有没有石油,但其市场份额和产量确实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其减产和增产措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