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都面临石油短缺的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资源匮乏 :德国:
德国本土石油资源非常有限,主要依赖进口。1939年,德国总共提炼出超过800万吨石油,其中约50%来自罗马尼亚和苏联的高加索巴库油田,德国本土开采的石油不到10%。
日本: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几乎所有的石油需求都依赖进口。二战前,日本有近80%的石油需要从美国进口,另外10%来自东南亚的荷属东印度群岛。
战略储备不足 :德国:
德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量远未达到三到五个月消耗的标准,只能维持当前运转。德国在1940年初石油全面告急,为了维持石油供应,希特勒甚至不惜花费巨大代价从美国进口了10万吨石油。
日本: 日本在二战期间也没有足够的石油储备,且其石油供应受到多国封锁,特别是美国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和日本本土石油资源的缺乏。
战争消耗和掠夺 :德国:
德国在战争初期通过闪电战迅速占领多个西欧国家,但这一过程消耗了大量石油。德国在战争后期为了维持石油供应,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如掠夺占领区的石油资源。
日本: 日本在战争中对石油的需求极高,但由于技术和资源的限制,其石油供应始终不稳定。日本还尝试过利用中国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进行人工制油,但这种方法成本高且技术复杂,无法满足大规模需求。
外部封锁和对抗 :德国:
英美等国看透了德国石油短缺的问题,加强了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并对罗马尼亚和苏联的石油出口施加压力,进一步加剧了德国的石油危机。
日本: 日本在二战期间受到多国石油封锁,特别是美国对中东石油的控制,使得日本难以获得足够的石油供应。
综上所述,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都因为资源匮乏、战略储备不足、战争消耗和外部封锁等多种因素而面临石油短缺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战争机器和工业生产,最终对战争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