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能喷出地面的原因主要与地下的压力状况有关:
地下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石油储存在岩石孔隙中,这些孔隙中的石油受到上覆岩石的压力作用。当地下压力足够大以至于克服重力时,石油就能通过地壳的裂缝自动喷出地面,形成自喷现象。
地壳运动导致裂缝产生:
地壳运动,如板块碰撞、地壳板块的挤压和地壳的断裂,可以产生裂缝,使石油能够沿着这些裂缝喷出地面。
油层岩石与流体的压力平衡:
在原始条件下,油层岩石与孔隙空间内的流体处于压力平衡状态。当油层被钻开时,这种平衡被破坏,由于压力降低引起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使得原油被驱向井中,并在压力足够的情况下被举升到井口以上。
溶解气的弹性膨胀能量:
随同原油一起进入井底的溶解气在压力下降时会逸出,产生弹性膨胀能量,这种能量有助于将原油从井底连续不断地举升到地面。
水驱作用:
在自喷井中,随着地层中的流体沿着井筒通道源源不断地涌到地面,靠近井筒的地层压力自然下降,地下形成动力推动远离井筒的油气流向井底。在后期采油过程中,为了将剩余的油气采出,会采用水驱方法,即用水将油从岩缝里挤出来。
综上所述,石油能喷出地面是由于地下压力大于大气压力,地壳运动导致裂缝产生,油层岩石与流体的压力平衡被破坏,以及溶解气的弹性膨胀能量和水驱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