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主要来源于 古代海洋和湖泊中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包括藻类、浮游生物、植物等。它们在死亡后沉积在海底或湖底,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沉积物覆盖并埋藏在地下。在适宜的温度、压力和时间条件下,这些有机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逐渐转化为烃类物质,最终形成石油和天然气。
具体来说,石油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生物遗体沉积:
在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浅海地区,阳光照射强烈,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使得这些区域成为海洋生物理想的生存和繁衍地。这些浅海地区富含液态水、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吸引了大量海洋生物聚集。当这些生物死亡后,它们的遗体沉入海底,形成了有机淤泥。
沉积与埋藏: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不断加厚,有机淤泥所承受的压力和温度不断增大,处在还原环境中的有机物质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地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这些有机物质被埋藏在地下,形成了生油岩层。
地质作用:
在沉积盆地中,由于地壳运动所发生的“沧海桑田”的变化,海洋变成陆地,湖盆变成高山,一层层水平状的沉积岩层发生了规模不等的挠曲、褶皱和断裂现象。这些变化使得分散混杂在泥砂之中的油气离开它们的原生之地,经“油气搬家”再集中起来,储集到储油构造当中,形成了可供开采的油气矿藏。
储集与保存:
在储油构造里,由于油、气、水比重不同而发生重力分异,气在上部,水在下部,而石油层居中间。储油构造包括油气居住的空间——储集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的不渗透层——盖层;以及遮挡油气进入后不再跑掉的“墙”——封闭条件。这些构造保证了石油的长期保存。
通过上述过程,石油最终被埋藏在海底或湖底,形成了我们今天能够开采的石油资源。海洋石油的开采利用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不断向深海领域拓展,寻找和开发更多的石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