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会污染海面,主要原因如下:
石油的物理特性
石油主要由芳环或长链有机物组成,这些物质与水不相溶,因此会大片覆盖在海面上。
石油的密度比水轻,这使得它在水面上漂浮,并且不容易被自然分解。
运输过程中的事故
石油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触礁、油轮相撞等事故,常常发生泄漏,导致大量石油进入海洋。
海洋环境的影响
石油漂浮在海面上后,会迅速扩散形成油膜,这层油膜会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导致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油膜还会覆盖在鱼鳃上,使鱼窒息,并且粘附在鱼卵和幼鱼上,导致其死亡。
石油污染还会破坏海滨风景和浴场,影响海滨美学价值。
石油的化学变化
海面上的石油经过蒸发和溶解后,会形成致密的分散离子,聚合成沥青块,或吸附于其他颗粒物上,最后沉降于海底,或漂浮上海滩。
在海流和海浪的作用下,沉入海底的石油或石油氧化产物还可能再上浮到海面,造成二次污染。
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洋石油污染绝大部分来自人类活动,包括船舶运输、海上油气开采,以及沿岸工业排污。
每年有大量的石油及其炼制品通过油船在海上运输,这给海洋带来了严重的油污染威胁。
综上所述,石油污染海面主要是由于其物理和化学特性、运输过程中的事故、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石油在海面上形成的油膜会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并且破坏海滨环境。因此,防治海洋石油污染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和有效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