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在海洋大量开采石油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技术难题
深海海底结构复杂,存在大量断崖和水深浪大的情况,对勘探和开采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国最先进的钻井平台最多只能触达3000米水深,而生产设备和运输设备尚不完善,难以完成整个采油流程。
深海钻探需要特别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应对高压、低温及复杂的地质构造。海上作业环境恶劣,天气变化多端,如台风、巨浪等自然灾害对开采作业构成巨大威胁。同时,深海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发生事故,比如石油泄漏,将对海洋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
成本问题
由于技术难度大,开采成本高昂。包括运输成本和维修成本在内的总成本可能远大于直接进口石油的成本,因此迟迟没有付诸行动。
海洋石油的高难度、高风险、高成本和低产量使得开采的经济效益不明显。例如,海洋石油的桶油成本一般在40美元左右,而开采南海深水油气田的成本会成倍上升。
环境保护与生态考虑
海洋具有流动性,一旦发生污染,会影响周边国家。中国不会采取像日本核污水排入大海那样的自私行为,因此开采海洋石油会非常谨慎。
全面开采石油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渔民的生计,这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中强调的多元化供应渠道和环境保护原则相违背。
战略考量
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强调多元化供应渠道,以分散地缘政治和经济风险。将石油资源全部倾注在南海之上,会增加单一来源的能源供应风险。因此,通过多元化渠道供应石油资源,可以增强国家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虽然我国在渤海、东海已经有了成熟的海上采油平台,但南海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复制以往的经验。需要特别关注南海的高温和高压环境,以及可能的地缘政治风险。
综上所述,我国不在海洋大量开采石油主要是由于技术难题、成本高昂、环境保护和战略考量等多方面的原因。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战略需求的调整,我国可能会逐步加大对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在当前阶段,这些因素仍然制约着大规模开采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