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鼠草:
又称鼠忧草,广泛生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公顷面积可提炼1吨石油,若经过杂交人工种植,每公顷产量可高达6吨。黄鼠草可以在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生长,既不与其它植物争地,又能改善生态环境。
象草:
属于芒属作物,生长迅速,一季能长3米高,一公顷平均每年可收获12吨“生物石油”,产量高且种植成本低。
桉叶藤:
在澳大利亚北部生长,生长速度极快,每周长30厘米,人工栽培每年可收割几次,用溶解法从茎叶中提炼出白色汁液,再制取石油。
牛角瓜:
在澳大利亚北部同样可以提取石油的多年生野草,生长速度快,每周长30厘米,人工栽培每年可以收割几次,用溶解法从茎叶中提炼出白色汁液,再制取石油。
绿玉树 、 三角戟、 续随子:
这些植物分布在大戟科,可以直接生产燃料油,用于合成汽油或柴油的代用品。
银合欢树:
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这种树分泌的乳液中含有高量的“石油”。
油莎草:
其地下块茎被称为油莎豆,产油量高,既可作为牧草,又可榨油。
这些植物中有些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种植和应用,如美国的黄鼠草和象草,澳大利亚的桉叶藤和牛角瓜,这些植物的种植和应用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并为未来可持续能源发展提供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