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营销骗局中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虚假宣传与误导

加油站员工在油箱盖上贴上“提醒使用燃油宝”的标签,并暗示车辆存在严重积碳问题,从而推销燃油宝。这种行为涉嫌提供虚假情况和误导性宣传,侵害消费者权益。

偷换计量设备

调整加油计量器具的当量准确位置,偷换齿轮尺寸,或修改电脑程序,以少加油或使加油机显示的加油量多于实际加油量。

虚报加油量

通过调整加油机显示屏程序或安装跨线连接车用遥控器,使加油机在显示加油量时出现误差,导致消费者支付更多的费用。

谎称合作

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渠道谎称与中石化或中石油合作,以折扣价销售油卡,然后以各种理由推迟返还金额,最终拉黑消费者。

高仿钓鱼网站

创建高仿的钓鱼网站,诱导客户充值,并在小额充值后返利,以获取客户的信任,然后进行大额诈骗。

利用社交关系

通过“朋友的朋友”等社交关系拉消费者进大群,缩小与消费者的距离,获取信任后实施诈骗。

虚假产品推销

推销所谓的“燃油添加剂”等产品,这些产品往往无效或质量低劣,但价格高昂。

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还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消费者在加油时应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加油站的操作是否规范,避免上当受骗。同时,对于任何涉及大额充值或购买昂贵产品的推销,应特别小心谨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