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变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氧化变质
石油油品中含有许多易氧化化合物,如烯烃、芳香烃等。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这些化合物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醇、酮、醛等氧化产物。这些氧化产物会导致油品颜色变深、变稠,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异味。氧化变质是石油油品变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水分污染
水分会与石油油品中的油脂、树脂、胶质等成分相互作用,影响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使用性能。水分污染是铁路、公路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污染之一。
微生物污染
石油油品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霉菌、酵母、霉菌等。在特定条件下,这些微生物会通过代谢作用,使油品产生异味、变稠、变种等现象,同时还会降低油品的使用性能,并对环境造成污染。
杂质物污染
在石油油品的输送过程中,可能受到机械杂质、沉淀物或其他污染物质的污染。这些杂质会影响石油油品的物理化学特性和使用性能。
储存温度和时间
储存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使油品氧化变质。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会加速氧化反应,导致油品降解,形成胶体沉淀、沉积物和酸性物质。
容器或设备管线不干净
如果容器或设备管线不干净,油品容易被污染变质。杂质和腐蚀产物可能混入油中,影响油品的品质。
轻组份挥发
油品中的轻组份在储存过程中会大量挥发,导致油品组成发生变化,影响其性能和稳定性。
操作中混入其他油品
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混入其他油品,可能会导致交叉污染,影响油品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石油变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氧化反应、水分污染、微生物污染、杂质物污染、储存条件、容器和设备清洁度以及操作过程等。为了减缓石油油品的变质,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如使用抗氧化剂、精细过滤、保持储油容器清洁、控制储存温度和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