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高温作业对人体有多种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能力受限,导致体温升高,可能引发中暑。中暑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急性热致病:
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热射病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超过40℃,伴有意识障碍、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和疼痛,而热衰竭则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多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甚至晕厥。
慢性热致病:
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导致头痛、胃痛、心动过速、眩晕、恶心等不适,并可能引起高血压、性欲减退和心肌损害等健康问题。
中毒:
在处理储油罐等高温设备时,由于油气浓度高,存在急性或慢性中毒的风险。
皮肤损伤: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皮肤容易受到损伤和刺激,引发汗疱疹、热疹、湿疹等皮肤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
高温环境下,心脏需要加大工作强度来维持血液循环和体温调节,长期如此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
水电解质紊乱: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出汗过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如果不及时补充,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神经系统疾病:
高温作业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改变,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为了预防这些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善工艺流程、采用隔热设施、加强通风降温、提供足够的休息时间和补充体力、加强个人防护以及建立环境保护理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