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产品经过加工提炼后,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燃料
点燃式发动机燃料,包括航空汽油、车用汽油等。
喷气发动机燃料(喷气燃料),包括航空煤油。
压燃式发动机燃料(柴油),包括高速、中速和低速柴油。
液化石油气,为液态烃。
锅炉燃料,包括锅炉燃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润滑油
润滑油和润滑脂用于减少零件之间的摩擦,保护零件,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能源。虽然它们只占所有石油产品的5%左右,但种类繁多。
沥青
沥青是从生产燃料和润滑油时进一步加工得来的,产量约为所加工原油的百分之几。
溶溶剂
溶溶剂用于溶解或稀释其他物质,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此外,还可以根据其他标准对石油产品进行分类:
按油源环境分类
海相油:海相沉积中生成的石油。
陆相油:陆相沉积中生成的石油。我国的石油大部分属于陆相油。
按石油的相对密度分类
轻质石油:相对密度小于0.830。
中质石油:相对密度在0.830~0.904之间。
重质石油:相对密度在0.904~0.966之间。
超重质石油:相对密度大于0.966。
按石油的含硫量分类
低硫石油:含硫量小于0.5%。
含硫石油:含硫量在0.5%~2.0%之间。
高硫石油:含硫量大于2.0%。
按含蜡量分类
低蜡石油:凝点低于-6℃。
含蜡石油:凝点在-15℃~-20℃之间。
多蜡石油:凝点大于21℃。
按含胶质分类
低胶质石油:含胶质量小于17%。
含胶质石油:含胶质量在18%~35%之间。
多胶质石油:含胶质量大于35%。
这些分类方法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石油产品的性质、用途和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