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石油合成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油页岩制人造石油
油页岩是一种高灰分、含可燃有机质的沉积岩。通过低温干馏,可以得到页岩油,这种油类似于原油,可以制成汽油和柴油,或作为燃料油。页岩油加工的方法与天然石油的炼制过程基本相同,包括精馏、热裂化、石油焦化和加氢精制等过程。
煤制人造石油
煤制人造石油是指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主要包括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路线。
煤直接液化:将煤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催化加氢,直接液化合成液态烃类混合物。
煤间接液化:将煤炭在高温下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使煤炭全部气化,转化成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然后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烃类化合物。
生物制人造石油
生物制人造石油是指以油料作物(如大豆、油菜、棉、棕榈等)、野生油料植物和水生植物(工程微藻等)的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通过酯交换或热化学工艺制成的类石油产品。
合成石油技术
合成石油,也称为人造石油,是由氢和一氧化碳经化学合成而得的类似石油的产品。这种技术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最先从煤里提炼人造石油供应战争需要。合成石油的主要成分为各种直链烃,制造方法包括将水煤气或用天然气转化而成的氢和一氧化碳混合气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
人工合成汽柴油技术
这种技术用于柴油机动车辆的代用燃料,以解决燃料不足和大气污染问题。合成柴油具有启动快、燃烧完全、热效率高、爆发力强、功率大、耗油低、无爆震、运行平稳、尾气排放无黑烟等优点。
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油页岩和煤制人造石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在一些国家得到应用。生物制人造石油技术则具有环保优势,但目前仍在发展阶段。合成石油技术虽然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但由于其生产成本较高和环境问题,其广泛应用仍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