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井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安全隐患
设备由于连续运转,缺少保养和必要的维护,常常带病作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使用期限或设备质量不合格等,为油田井下作业带来安全隐患。
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很多员工安全意识缺乏,经常习惯性违章,违反操作规程,随意将安全设施另作它用等。
部分人员综合水平较低,无法满足现阶段井下作业的需要,有些员工还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甚至部分现有井控人员尚未经过专业化的培训。
安全培训不到位
由于怕影响施工进度或增加成本投入,员工安全培训没有及时跟上,安全技能得不到提高,遇到异常情况时不知道如何处置。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缺失
很多作业现场仍没有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而是由其他岗位人员顶替,这些人员安全技能并没有达到要求,且常常因为碍于情面或害怕报复不敢得罪人,对安全的监督很难真正到位。
井下作业不规范
相关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技术操作,从而增加了井下作业的安全隐患。
相关部门对于井下作业流程的设计不够合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相关部门对于设计流程没有进行严格考核,从而导致设计流程不完善。
环保问题
随着井下作业的业务规模不断增长,环保问题引起了能源开采企业的高度重视,针对井下作业中的污水问题、泥浆问题、压裂液问题等都采取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管理体制不完善
部分井下作业现场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情况,监督管理机制在建立时不具备时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管理体制内容较为笼统,不能对各管理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对于机械设施的维修和养护不及时。
部分管理人员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偏差,并没有严格按照管理条例落实在井下作业现场管理当中。
油井漏失、堵水、漏蜡、卡钻等问题
油井漏失是指油水井因设备、工具漏失,或者由于其它原因,造成油液循环出现缺陷,从而使储油装置失油或者储油容器失油。
堵水、漏蜡、卡钻是生产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其形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井筒存在问题使井中水难以排出,或排不出去就进入水层形成堵水;井筒结构产生缺陷使井壁失稳形成堵水;井筒自身的结构有缺陷导致渗透性下降。
井筒内油侵
井筒内油侵是指油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水井注入过量而造成的油井井筒内有油侵物,并向油井壁侵入。这种现象对油井造成很大危害,包括影响井筒机械性能、易造成套管破裂、井下作业危险、原油污染井筒等。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良好运行。
2.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3. 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现场安全监督。
4.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井下作业。
5. 完善管理体制,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6. 重视环保问题,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减少污染排放。
7.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提升技术水平。
8.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合理制定定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