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生物成油理论
石油是由古代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这些生物死亡后沉积在海底或湖底,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在高温和高压下逐渐转化为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陆地植物一般形成煤,而海洋中的有机物质在缺氧环境下通过腐泥化和腐殖化过程形成干酪根,最终生成石油。
非生物成油理论
该理论认为石油源于地球形成之初,宇宙中的尘埃和岩石相互聚集碰撞,形成了富含有机物质的地球,这些有机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石油。
非生物成油理论主要解释一些油田中无法解释的石油流入现象,但这一理论的支持者较少。
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
石油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如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组成的盆地。这些岩石类型能够提供适当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使有机物质发生热解和裂解反应。
沉积盆地通常具有良好的储油构造,如沙岩、页岩和石灰岩等,这些岩石类型具有良好的孔隙度和渗透性,有利于石油的储存。
温度和压力
石油的形成需要经历高温和高压的环境。随着沉积物的不断堆积,压力和温度逐渐增加,导致有机物质发生热解作用,生成碳氢化合物。
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
储油和盖层
石油的储集需要有良好的储油地层和保护石油不跑掉的盖层。这些盖层能够防止石油向上逸散,确保石油在地下长时间保存。
综上所述,石油地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生物成油理论,即古代生物遗体在高温高压下逐渐转化为碳氢化合物。非生物成油理论虽然存在,但支持较少。石油的形成还需要特定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以及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并且需要有储油和盖层来保存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