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重要产油区主要集中在 陕北和玉门。
陕北地区
高奴县:最早记载石油产地的地区,位于今天的陕西延安市东北。早在《汉书·地理志》中就有记载“定阳,高奴,有洧水,可燃”。
延长县:在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里就记载上郡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所记述,并第一次提出了“石油”这个科学命名。
玉门地区
酒泉延寿县:在《水经注》中提到在酒泉延寿县的南山有一处特别的“泉水”,其水肥如肉汁,色先黄后黑,形如凝膏,点燃后极为明亮,但不可饮用,当地人称之为“石漆”。
肃州玉门县:在唐代,《元和郡县志》补充道在肃州玉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处产“石脂水”。
这些古代产油区的发现和利用,不仅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努力,也为后世的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