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一般会存在于以下地方:
沉积盆地:
石油主要是由海洋中的微生物、藻类以及陆地上的植物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之下转换而成。这些生物死亡后,遗体沉积在海底或湖泊中,在缺氧的环境下被微生物分解成有机物质,最终形成石油。
浅海和湖泊:
石油在形成后,会随着地质运动集中迁移到地壳中有封闭构造的地层储藏起来,形成了油田。这些油田通常位于浅海或湖泊中,因为这些地方有利于石油的聚集和保存。
戈壁和沙漠:
我国的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开阔,有利于石油的储存和开采。
山地和平原:
天然气的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这说明石油和天然气有时也会存在于山地和平原地区,尤其是那些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
封闭构造的地层:
石油在地下岩层中聚集,形成油田。这些岩层具有封闭构造,能够防止石油的向上逸散和向下渗透,从而形成石油储藏。
储集层和盖层:
石油在地下岩层中聚集在储集层,储集层上方有一层密不透水的岩石覆盖,称为盖层,防止石油的向上逸散。储集层下方有一层阻止石油向下渗透的岩层,称为底层,这三层结构共同构成了一间“石油仓库”。
特定纬度带:
从纬度分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综上所述,石油主要存在于沉积盆地、浅海和湖泊、戈壁和沙漠、山地和平原、封闭构造的地层、储集层和盖层,以及特定纬度带中。不同地区的石油资源分布受到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生物沉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