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来源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有机成因论
这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认为石油主要来源于古代海洋和湖泊中的有机物质,如藻类、浮游生物和植物等。这些有机物质在死亡后沉积在海底,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沉积物覆盖并埋藏在地下。在适宜的温度、压力和时间条件下,这些有机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逐渐转化为烃类物质,最终形成石油。这一过程需要特定的地质环境,包括沉积盆地的形成,以及沉积岩中有机质的热解和热演化。
无机成因论
这一理论认为石油可能来源于地球深部的非生物过程,例如地球深处的金属碳化物在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乙炔,随后凝聚成烃。这一理论的支持者指出,有机论无法解释巨大的石油资源量,有些油田的石油资源量远远超过沉积物的生烃量。
幔源油气理论
该理论认为石油是由地球内部产生,特别是地幔中的物质通过地壳中的裂缝和断层上升到地表。地幔中的岩浆携带有碳、氢和氧,其中氢由于质量轻而逃逸,碳和氧在地核巨大的压力下形成碳氢化合物,这些物质在地幔中聚集并通过地壳裂缝上升到地表形成油田。
建议
目前, 有机成因论是现代石油成因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石油勘探和开发。然而, 无机成因论和 幔源油气理论也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视角,特别是在解释一些特殊油田的石油资源量方面。未来的研究可能会进一步验证这些理论的适用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