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延迟调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调价周期跨越春节假期:
春节期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但节前积累的负向变化率不断收窄,导致成品油调整幅度不足50元/吨。
国际油价震荡:
由于欧佩克减产成效、中东地缘局势不稳定、全球需求展望不佳以及美国原油消费疲软等因素,国际油价呈现震荡走势,难以形成足够的上调动力。
供需关系影响:
供应端趋紧,但国际能源署预计2024年全球石油供应增长将超过需求增长,这导致油价承压。同时,国内经济增长缓慢,消费需求疲软,物流成本上升,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油价的调整。
政策调控:
国家发改委在调价时会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政府的价格政策以及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为了避免过度的价格波动对民生造成负面影响,政府可能会采取适度调整的策略。
地缘政治因素:
地缘政治风险也是影响油价的重要因素。例如,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以及黎巴嫩和以色列局势的紧张,虽然短期内推高了国际油价,但市场对未来供应增加的预期也限制了油价的涨幅。
市场预期:
市场对未来供应增加的预期,特别是在主要生产国的增产计划背景下,形成了对油价的牵制。此外,投机者的成本和风险加大,对投机行为也形成了一定的打击。
调价机制:
中国的石油定价机制基于国际市场油价变化进行灵活应对。当国际油价波动幅度较小时,政府可能会选择不调整油价,以减少消费者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的成本压力。
综上所述,石油延迟调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国际油价的波动、供需关系的变化、政策调控、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市场预期等。